“全国优秀教师”兰桂萍——做引领学生向阳生长的大爱师者
有这样一位老师
二十余年教坛耕耘
诠释着“博学敬业、为人师表”的教风
践行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追求
以大爱真心育人,激励学子向阳而生
她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优秀教师
兰桂萍教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授予895名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校第五届师德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兰桂萍教授即为其中之一。
兰桂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当代教师风采展入围教师,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师范大学金牌教师、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师德标兵、博望学者·教学名师。她坚守铸魂育人初心,把讲台当作事业的舞台,生动诠释了一名思政课教师用真心真情真理引领青年学子向阳生长的大爱情怀。
让爱听见:点亮跨越声音界限的思政课
世界无声,爱有声。重庆师范大学是西部唯一的聋人高等教育点,如何给聋大学生讲好思政课,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现实课题。10多年来,为了跨越沟通障碍,走进聋人大学生无声的世界,兰桂萍自学手语,跟班特教专家体验聋生课堂,提升手语交流能力,走近聋生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深入钻研聋生思政课教学,探索聋生“4s”思政课教学模式,她说:“对老师来讲,每一个学生是千分之一;但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就是他的唯一。”秉持这样的理念,她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之中,尊重他们的独特之处。她坚持手语口语相结合,聋生思政课堂从最初师生鲜有互动,到后来师生言语在手中生花、爱在无声中回应。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思想魅力,收获了向阳生长的力量。
一名学生写到:“有人说,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但兰老师的思政课让我听见了爱,我们聋人不是不行,只是不便!” 她点亮了200多名聋人大学生心中的理想之光,照亮他们人生的前行之路。
潜心教学: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课
如何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是兰桂萍一直思考的问题。她坚持问题导向,迎着问题讲问题,以学生困惑点为出发点,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性;以辨析活动为着力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以解答困惑为落脚点,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生活中有的人不讲道德反而得利,我为什么还要讲道德?”“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通过这样的问题辨析,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多了,思想的疙瘩解开了。
兰桂萍教授发言
她坚持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大道理,透过“中国高铁的速度与绿皮火车的温度”“中国14亿人全民通电的代价”等鲜活案例,在历史和现实结合中讲好历史故事,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讲好时代故事,在国内和国际结合中讲好中国故事,学生们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增进了认同、坚定了信仰。兰桂萍的思政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她把思政课讲到了学生的心坎上,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校级奖35项。
多年来,兰桂萍老师的思政理论课成为本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同学们亲切地称她的思政课为“兰姐课堂”。在近十年的思政教师岗位上,她旗帜鲜明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锐意改革:构建立体联动的大思政课
兰桂萍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兰桂萍联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开展“行走·红岩”思政实践课,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的深处,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底色;开展“寻根·山乡”研学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组织“院坝里的思政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带领学生深入三峡库区开展调研,读国情书、社情书、民情书,形成了30万字的调研报告,助力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程走向信仰。
要想做好领路人,先要当好探路人。她参与构建“三维五步五课堂”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思政课优秀教学工作案例,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润己泽人:引领成长中的思政同行者
兰桂萍将爱心汇聚成助力思政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致力于带动更多青年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成长。作为“全国思政课教师青苗计划”、重庆市新进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主讲教师,她为一万余名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咨询、指导。她先后受北京市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百余家单位邀请开展思政课专题讲座、示范教学100余场次,听众累计10余万人次,深受好评。
她创建“兰姐课吧”,为1万多名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会、讲课比赛指导。“有事儿找兰姐”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口口相传。“兰姐课吧”走出了国家级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18人、二等奖24人、三等奖6人,省部级奖获奖教师200余人,30余名学生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比赛等级奖。
兰桂萍老师讲授“院坝里的思政课”
“当我的学生说,这样的思政课既不枯燥也不说教,又能让他们明白大道理的时候;当我的学生说也想当像我一样的老师的时候,我确信,我的坚守是值得的。”兰桂萍老师将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耕耘奉献,矢志坚守在教学的路上,做一名引领学生向阳生长的大爱师者。
一名思政课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兰桂萍散发着微光,照亮身边人,汇聚同行者,将理想信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生动诠释着一名“全国优秀教师”的风采与素养,也身体力行着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和大爱。
引领向阳,大爱铸魂
她是兰桂萍教授
一名平凡的一线教师
却以平凡成就不凡
成为重师众多学子的人生引路人
重师故事
倒计时24天
新生
1977年,高考制度重启,学校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鲜为人知的是,此前五年,重师已悄然启动“寻师”行动——寻回流失的老师,这支“寻师”队伍,翻山越岭,默默耕耘,为教育的复兴奉献着辛勤的汗水与无私的奉献。
五年筹备,高考恢复,重师迎来了首届本科生——1977级学子,共计946人。这些学子,虽然年龄悬殊、口音迥然、经历各异、性格多样……却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齐心并进。时任师范学院历史系书记、中文系1977级辅导员的王容金深情回忆,1977级本科学生是他带过的 “四最学生”:态度最自觉、学习最刻苦、环境最艰苦、意志最坚定。
中断十年的高等教育重启,不仅标志着个人命运的转折,也开启了国家教育复兴的新篇章。1977级学子以他们的不懈努力与坚定信念,深刻诠释了“培植园丁育才俊,传道授业振华夏”的崇高使命。
排版 | 王潇悦
执行编辑 | 桑嫣琪 李璟妍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